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户外导刊>王静,修行在路上
王静,修行在路上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4/03/31 字体:  浏览量:50238次 [双击滚屏]
 

王静,修行在路上

刊发于《户外导刊》20131月刊(总第58期)

 

 

王静:女,四川人。户外知名领军品牌探路者联合创始人。女登山家。

已是37岁的王静,是母亲、是创业者、是公益志愿者,是中国民间户外运动的探路者,她将事业与生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被评为“2011商界青年生活领袖2011年被评选为中国当代徐霞客,当选“2011绿色中国焦点人物创新人物奖。

1999年在北京与丈夫盛发强一起创办探路者公司,20091030探路者成为首批28家成功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她从2007年接触登山,到2011年已攀登58000级别山峰,成为中国登顶海拔8000山峰最多的女性。

现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监事成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EMBA在读。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公司董事,研发设计中心产品技术指导。

 

 

 

王静,修行在路上

20121220,探路者董事会通过了《关于投资设立Discovery新品牌合资公司的议案》,该议案以4票赞成、1票反对、0票弃权获得通过,其中关联董事彭昕、蒋中富、张成回避了表决。这是探路者自上市以来,首次有董事在董事会上投反对票。这一张反对票,所投之人就是王静。

对于投反对票的原因,王静的解释为:公司现阶段更应集中资源专注于探路者品牌业务的建设运营,不断提升探路者品牌的美誉度和产品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新公司运营的全新建立,会使探路者公司高层分散精力,所以目前尚不宜大规模投入资源拓展新品牌业务。由此,王静是有独立思考的,是能够按照现实价值和未来意义在自身行为上认真对待一切的。

 

选择对了,就是一见钟情和坚持追求。

当回顾2009年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作为创始人的盛发强与王静立即被媒体包围。面对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当各大媒体和财经新闻都在重复这两个名字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关注投射到这对夫妻身上的时候,王静说:“我们没有改变,我们的脚步始终都朝着相同的地方,我们仍旧在路上。”

选对了方向,就要心无旁鹜地前行。对于“探路者”来说,王静和盛发强的名字是不能被分开的。他们的相遇,就像他们当初共同看好户外用品项目一样,属于一见钟情。只是在恋爱的时候,王静眼中的这个“盛哥”不但不那么浪漫,而且很“抠门”。花前月下的约会,王静几乎很少享受过,盛发强带着她去学习经验、去考察市场就算是双方的约会。夏天的时候,两个人出去谈业务,常常一跑就是一整天,热得汗流侠背,盛哥却连冰淇淋都很少买过。这么一个不懂得甜言蜜语的男人,却在工作的点滴中让王静看到了她最欣赏也最钦佩的特质:专注、实在、真诚。

王静出生在四川资阳,小时候在山沟沟里面长大。广西北海是她第一个工作的地方,也是她谈恋爱成家的地方。在北海,她认识了自己的先生、也是未来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盛发强,共同的理想使两人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盛发强当时还是一名青涩小伙,王静见到他的感觉是:“非常诚恳、踏实,一辈子靠得住的男人。”这个“靠得住”的男人从中南工业大学测绘专业毕业后,并不安于在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围着大山搞测量,一心想着自己创业。

据报道,1993年,盛发强来到当时经济形势火热的北海,在一家小型的印刷厂当推销员,之后开了一家小印刷公司。在一次“全国专利新产品博览会”上,他和王静看到了一款新式的折叠休闲帐篷。对方出价20万元,这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最终对方被他们的热情和执着打动,以1万元的价格出让。1995年,盛发强注册了北海天惠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投入十多万元,生产了1000顶帐篷,起名“天乐”。

1998年,王静和先生把公司搬到北京,并将“天乐”改名为“探路者”。“我们当时想过是叫‘探索者’还是‘探路者’,最后觉得还是后者更贴近产品,”王静说。1999年初正式成立了探路者公司。在香山角下一排非常破旧的小平房起步,他们既当设计师,又当推销员。或许王静夫妇没有想到,十几年后,他们的公司奇迹般地成了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年度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的龙头。

 

快乐创业,执着与开拓的迈进。

回顾当初,王静非常平静:“当初是费了非常大的力气才找到香山那个地方。那个地方非常便宜,现在看到的是水泥地,当时是泥土地,墙也是经过我们亲自粉刷,给屋子里接上电灯、暖气,挖厕所都是我们自己挖的,创业是很辛苦的。我们虽然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可以说大家每天都过的非常快乐。”

“创业的时候非常艰苦,但很开心,我们还能在院子里打乒乓球,踢毽子。”盛发强后来竟然接下了一个可口可乐公司的单子,“对方想让我们设计能在沙滩上当作换衣间的帐篷,金额很大。”王静从小喜欢美术,她提了个点子:干脆设计成可乐罐子,外面印上大大的可口可乐的标志。由于订单太大,以探路者当时的厂房规格根本容纳不下,便又委托加工,通宵加班。一个月的时间,几千顶可乐罐帐篷送到了客户那里。

“对方看到了我们的开发能力和前瞻性,理念上合拍,就选择了‘培养’我们。”王静认为这是探路者最初的产品研发过程——让可乐罐变帐篷。后来,王静发现北京还有其他的户外用品公司,不单卖帐篷,还有衣鞋,头盔、冰镐、背包、睡袋、防潮垫……王静那个时候才知道户外探险需要用到这么多东西。探路者初期只是单纯地做产品,搬离香山时,王静和丈夫已经探到了明确的路——做品牌。“当时的户外用品生产技术多是从欧洲、美国引进来的,许多驴友都不认可国内的品牌。”

一家国际知名户外品牌公司代表到探路者谈合作事宜,他参观了研发室,听了十年规划,最后说:“你们这么先进的研发室和美妙的十年规划,很可能将来就会把我们收购了。”王静知道这只是个玩笑,“我当时有一个感触,中国的企业也可以做到很好,甚至是世界顶级的。”

当时国内同类产品很多,如何实现差异化,在市场上打出自己的特色,是探路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思索,王静夫妇最终决定按照“U”形微笑曲线来打造探路者的业务模式。

“我们的业务模式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微笑曲线’,一头是品牌建设和研发能力,另一头则是市场营销。”这两头是整个产业链附加值比较高的部分,中间的生产环节附加值则相对较低,公司已经实现了生产环节完全外包。因而公司形成了以产业链分工为横轴、以附加价值为纵轴,表现为“U”形微笑曲线的业务模式。

1999年开始,探路者开始开发生产帐篷、睡袋、防潮垫等户外装备,初期由于规模小,生产和销售都集于一体。但从2002年开始,公司开始逐渐把生产外包,到2008年,公司的产品已实现了完全外包。“探路者企业是一直不断地追求创新、探索,我们一直坚持做中国自有的民族品牌,也相信有这样的一种能力做好。我想做好一件事情得有这样的勇气对自己说,要么不做,要么就全力以赴。未来希望能把探路者打造成一个中国的百年老店,探路者不仅仅是优秀企业,更能够通过探路者的牌子,可以成为勇于探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具有深度文化的公司。”

 

或许在路上,曲折和摸索是永恒的考验。

28家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价从未停止过剧烈波动。在首日的疯狂暴涨后,持续大跌,二十多万散户被套其中,套牢资金高达三百多亿元。《数字商业时代》曾对226位投资者进行过调查统计:完全不了解创业板公司情况的比例高达20%,非常了解的还不到7%

    28家企业在由“家族企业”突然变成“公众公司”时,显露出人才和管理上的不足,以及同外界沟通时的稚嫩与懵懂。甚至有上市公司董秘对媒体说:“你们媒体应该报道我们想说的事情,不该盯着我们不愿纠缠的事情去报道。”上市后如何发展,很多时候只能是企业自己摸索。前方到底是鲜花、掌声还是万丈深渊,没有人知道。

2010年,代理商与探路者反目,状告探路者招股过程中涉嫌以虚假陈述,帮助自己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IPO资格审查。探路者董事会随即发布澄清说明:公司与绝大多数加盟商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将持续推进这种关系的深入,个别加盟商因为业务不能与公司保持同步增长、多品牌经营、货款逾期信贷不还等原因,公司考虑将其列入拟淘汰加盟商名单,这是公司加盟商遴选淘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完诉讼风波,探路者继续“去家族化”的内部改革。上市两年,公司股价同比上涨超过30%

“我们请王石代言基于他是一个著名登山家,代表一种攀登精神出发的。”王静注意到王石在登山时从不停步,速度不快,一直就那么稳健地走,“他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不仅在登山方面,还在做企业方面。” 2007年,王静登顶第一座8000雪山卓奥友峰时,万科董事长王石也是队友。王石被团队中唯一的女性震住了,并答应客串探路者的代言人。他在博客里写下这么一段:在顶峰,我惊讶地发现,队伍唯一的女性队员竟先我之前到达。“王总,能给我照张像吗?”“好,你摘下氧气面罩,否则看不见你是谁。”说心里话,很惊讶,小王能随队伍一起登顶,而且是第一个登顶。顽强的女性!人啊,不做最后的努力,怎能发现和发挥你的潜能呢?

从南坡登顶珠峰必经臭名昭著的孔布冰川,至今已有上百人在此丢掉了性命。那里不光有巨大的冰裂缝,还有冰塔和冰崩,海拔8600附近还有一条长约半公里的冰雪山脊,陡峭而又坚硬,几乎没有把握的支点。为纪念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而命名的“希拉里台阶”更是让许多登山者失足丧生。

    都说登山是一次特殊的旅行。王静说登山后感觉人的潜能无限。原来人可以做到如此:除了没吃没喝就是危险,你会发现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你做到了,你能做到。她说人的思维是复杂的,但与山的交融应该是最纯净、简单的心灵互动!在高山上人与人之间的简单、真诚、融洽的相处、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也是喧嚣的城市中永远都感受不到的。人在越高处越要放下。在那种生命禁区没有性别差异,你也没有精力和头脑思考更多,只有专注地行动。

她说,登山者的攀登能力是大不相同的,不管怎么样的攀登方式,我想登山得有登山的精神,这本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进步过程和战胜自我的勇气与决心。“名山如高人,怎可久不见?”有时王静也会这样思考: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思想和脚步的半径也是有限的。追求到一定程度时,是不是应该停下来?

王石曾感慨:“王静在下面看着不行,一到登顶时就跟打了鸡血似的。”2011526,王静又成功登顶洛子峰。4年里,她5次登顶海拔8000以上的山峰,并在南北极驻扎过,挑战了冰雪、极寒、缺氧、雪崩等极端环境。

    她说自己不是职业登山家,也不能算是成功的企业家。在户外,她只是喜欢探险的不安分的人。在公司,她只是兼任研发中心产品技术指导的董事。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有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带着孩子的王静,并不在乎公开场合的身份,这正是盛发强所追求的:“在家我听她的,她是孩子母亲;在公司她听我的,我是董事长。经营一个企业和维护一个家庭都需要付出,需要强烈的责任心。”

 

命运在于自己,要勇于选择和积极行走。

从珠峰下来后,王静经常被问及“你是否从小就有这样的梦想”,她回答:“没有。小时候山沟沟里长大,哪里知道什么珠峰啊。”后来,对于“为什么登山”,她愿意引用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回答,“因为山在那里”,她补充,“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在王静的办公室,一身艳红的连体羽绒服和雪山靴、护目镜、安全绳等放在一个大柜子里,这些都是王静每年要用到的装备。书柜里摆放着一些形状奇异的石头:珠穆朗玛、乞力马扎罗、希夏邦马、罗布杰、北极……这是她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

    天蒙蒙亮,低温、缺氧、寒风,一队人一脚深一脚浅地在海拔8000的地方艰难挪动,队伍以一定的顺序鱼贯而行,在浩瀚的雪山群中像归穴的工蚁。吸氧、迈步,吸氧、迈步。不断咒骂这该死的天气,想着以后再也不来这鬼地方了……登顶后,王静发现自己竟然是中方队员里第一个登顶的,外国队员叫她“中国的女夏尔巴”。王静乐了,这是第一次有人这样叫她。

刚进山时王静表现得很强势,“不能输给男队员”。适应性拉练结束,在大本营王静测得的血氧含量只有42,相当于低至死亡状态的临界点。考验不仅仅在身体层面,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同在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坡大本营和道拉吉里大本营相隔很近,道拉吉里出事的时候,王静第一时间知道了机长遇难的消息。李斌是王静攀登卓奥友峰时的亲密战友,这次登山前还跟王静约定,从珠峰下来带她看看飞机的驾驶舱。王静开始抽泣,一个人躲进帐篷里大哭。

王石见到情绪低落、眼睛红肿的王静,马上知道怎么回事了:“过两天就要冲顶了,你这种状态怎么能上,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第二天,王静捡石块,向道拉吉里峰的方向摆了一个玛尼堆。身边的朋友遇难了,就在离自己几十公里外的一座山峰,“等待我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还要不要继续?”尽管之前王静前三次成功登顶8000以上雪山,但这一次遭遇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不是因为登的是世界最高峰,而是近在咫尺的噩耗。

20079月,在登顶卓奥友峰后下撤时,王静遭遇雪崩。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生死也就一线之间。2号营地往下是一个100长的冰壁,壁面几乎垂直,王静在冰壁上的小平台等待新加坡队员通过,可是他们的两名女队员下撤也遇到了困难,折腾了近两小时才下去。这个时候天气越来越不好,风越来越猛。就在王静开始下降,还吊在几乎垂直的冰壁上时,意外发生了——雪崩!

一条几乎是直泻而下的白色雪龙,呼啸着从上面俯冲下来,还裹着一顶帐篷。出于本能反应,王静立刻埋下头,身子往冰壁上靠。“死神就这样和我擦肩而过,周围白茫茫的一片,大风扫着雪花,什么都看不见,只知道我还吊在绳子上,转头看旁边的协作旦达也不见了,迷茫,紧张,恐惧……”王静在日记里这样描叙她当时的感受。

人还吊在近百米高的冰壁上,危险还没有过去,必须马上下降。可是遇到了麻烦,绳子纹丝不动,8字环挂不上。王静用尽了残存的所有力量,想尽了各种办法,甚至用牙齿咬住绳子往上拉,依然拉不上来,一松手就又弹了回去。最后只好挂上主锁,没有其他任何的保护往下降。死亡,是每一个探险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茫茫的雪山之中,稀薄的空气、陡峭的崖壁、极寒的天气、突然而至的暴风雪,甚至是一瞬间的幻觉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王静学会了对生命的思考。“一个加速器,让人在短暂的时间里就明白很多做企业无法理解到的人生大意义”。4000以上,通透的光线让思考也随之透彻。她说:“无法否认,登山运动始终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进入雪山,就像是与命运之神的赌博,在背上厚厚行囊的那刻,你无法预料途中的生死。死亡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与你遭遇,有时候很恐惧,有时候却很美妙,甚至充满诱惑。而能够摆脱死亡、赢得生命的,唯有理性和内心的冷静。”

“我为什么到后面那么着迷户外探险,也许跟我的工作有关——两者都充满了创造力。”王静经常自己动手设计下一个目的地要用到的装备。工匠、裁缝、鞋匠,王静在极端环境下经常转换角色,回来后便对产品稍加改进。在产品设计方面的研发投入,为探路者赢得了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的工业设计专业大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获奖的分别是:“据比60背囊”,灵感来自于中国神话人物据比,其Quick-Trck快速调节背负系统很出彩;“乾亨男士速干T恤”,国内首创在针织T恤上运用全无缝工艺。

    王静坦言,王石对自己影响很大。2007年第一次登雪山时,王静就观察王石了:“坚持,不停。他不是团队里最优秀的,但是他为了那个大目标,不停脚,也许你是最优秀,是体力最好的,但你走着就是聊天,蹲着就吃点、喝点,但他不这样,包括穿越纳米比亚沙漠那一次,到最后所有人都没有水了,只有他的水壶还沉沉的。”

    在登顶洛子峰途中,见到数年前就冻僵了的登山者,“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是停不下攀登的脚步”,有人登顶成功并返回了自己的家,有人在这里走完了最后的行程。“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百分百努力就够了,”王静说。

成为上市公司,好像一个人从山下冲到了半山腰,风景截然不同。顶峰还在云雾遮罩的上方,方向更加明确,目标也更加具体。公司上市为王静与盛发强带来了个人财富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王静在工作上虽是独当一面的企业者,但内心同样柔软细腻。她感叹着刚刚走上社会就遇到盛发强这样一个男人,实在是非常幸运,期间也有任性的情感磨合,而如今,相互已经学会在爱中包容。盛发强不再兼任总裁职位了,他主导组建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冲劲十足,从探路者的业绩就能看出来,显然这样的选择是对的。盛发强在公司战略、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仍在为公司忙碌着。在登山上,王静还在不断有新的计划安排,专业学习和公益行动也有了新的追求。拥有梦想且能够追求奔跑,一定会是幸福的。人们在各自的梦想中,行走却是基本的、重要的。

 

 

《王静,修行在路上》刊发于《户外导刊》20131月刊(总第58期)

上一篇:《户外导刊》总第72期
下一篇:2013年第8期(总第65期)
         

版权所有绿色时尚户外网  技术支持:找查发信息网
电话:13848198877  传真:0471-5950487  邮箱:cosawork@163.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展览馆东路  邮编:010010  ICP备案号:蒙ICP备14001426号-1